网上配资炒股安全吗 站在时代潮头,发出广州声音 ——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

发布日期:2025-05-14 21:39    点击次数:189

网上配资炒股安全吗 站在时代潮头,发出广州声音 ——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

站在时代潮头网上配资炒股安全吗,发出广州声音

——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

张栋

文艺是时代的声音,也是一个时代潮流与智慧的集中体现。文艺记录着时代,尤其是当时代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刻,文艺总是适时地承担着引领时代方向、为后世储存记忆的重要功能。因此,整理发掘具有时代性、史料性、地域性的文艺精华,便具有了重要的思想与文化价值。在这一背景下,由广州市文联主办的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,便产生了重要的典范意义。在“民族复兴”的主题统摄下,展览在纵向时间与横向空间的汇合中凸显千余件珍贵展品的光彩,使观众在流连的脚步中触摸历史的鲜活印记,感叹广州这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哺育文艺、滋养民心的神奇热土。

一、书写民族复兴的广州文艺篇章

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。为了这一梦想的实现,无数仁人志士释放出全部的生命能量,其中就包括诸多文艺工作者。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用纵向的时间轴线——序篇“上云梯·心向光明(1840—1921)”、第一篇章“旱天雷·赤胆忠心(1921—1949)”、第二篇章“得胜令·红棉璀璨(1949—1978)”、第三篇章“风云会·南国春早(1978—2012)”、第四篇章“步步高·出新出彩(2012以来)”,描摹出不同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复兴理想,为近现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目标所作出的卓越贡献。

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。

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。民族复兴,是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勠力同心实现的伟大目标,但时代环境的不同,使得文艺工作者在不同的时代思考着不同的问题。因此,与其说展览的五个篇章是按照前后时间顺序排列,不如说是按照中华民族距离民族复兴目标的远近而排列的。林则徐的“开眼看世界”、康有为的“求新尚变”、梁启超的“新民”之说,证明广东思想界对于民族发展局势把握之敏锐。《新青年》的南迁,《国际歌》在广州的传唱,毛泽东、周恩来、鲁迅、茅盾等与广州的交集,证明着广州对于思想与文化巨匠的吸引力。在革命中心转移的时代,欧阳山、草明等奔赴延安,继续在前线发出广州文艺的声音。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文联的诞生,《三家巷》《江山如此多娇》等名作的问世,则是广州为共和国文艺作出的独特贡献。改革开放以来,广州文艺进一步开时代风气之先,形成令人瞩目的“广州现象”。在新时代的新文艺阶段,广州文艺更是以舞剧《醒·狮》、音乐剧《西关小姐》等优秀作品,践行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时代精神的充分理解。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,以史家眼光再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州文艺的史实与成就,彰显出广州文艺工作者为民族复兴理想贡献的伟大创造。

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。

二、百年广州文艺景观的多维度呈现

百余年广州文艺的峥嵘岁月,许多史料已隐入历史尘烟之中,亟须打捞与再现,这关乎着广州文艺的历史记忆是否完整。那么应该如何重现这种记忆?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无疑是成功的,它一方面通过对多种类型文艺成果的共时展示,尽可能全面地展示广州文艺的丰硕成就,另一方面则创新文艺作品的展览方式,使观众对代表性的文艺人物与作品有全方位的感知与理解。

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。

百多年来,尽管广州的文艺家们面对着不同的时代主题,但他们都尝试通过文艺作品反映时代。文艺家们用手中的笔,写出文字,画出线条,描出音符,刻出形状,绘出场景,这在展览中具象为文学、电影、电视、戏剧、音乐、舞蹈、美术、摄影、书法、曲艺、杂技等多种文艺形式。文艺家们不仅用多种文艺形式表现着他们所理解的时代主题,而且也努力拓展着文艺创作内容与形式的边界,助推中国文艺的革新。油画、西洋铸造铜像与浮雕技术、西洋音乐、摄影术等被最早引入广州;中国照相机之父、中国近现代建筑之父、中国现代音乐之父等响当当的称号皆生长自广州;中国第一部无声黑白短故事片《难夫难妻》;中国第一部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文学著作;国内第一个营业性的音乐茶座……桩桩件件的“首个”“第一”,无一不在证明着广州文艺之于中国近现代文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。

展品要出新,展览的方式同样要出新。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策展团队尝试融入多媒体互动、虚拟现实技术、场景再现等多种方式,加深观众与展览对象的互动。因此,观众在游览途中,能走过缩小比例复原的黄埔军校大门,欣赏鲁迅、许广平在艳芳照相馆所拍照片的雕塑版,可以戴上耳机再次感受冼星海的《黄河大合唱》给人带来的震撼,可以走进东方宾馆音乐厅“高歌一曲”,可以在电视屏幕上重温电影《雅马哈鱼档》的风采……形式的新颖带来的是观众更为生动且深刻的体验。观众与展品相遇的那一刻,是历史记忆的重启与更新,广州文艺的魅力得以跨越时空的阻隔在当下获得新的生命力。

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。

三、回望历史,与当下对话

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,是流动而非凝固的,是生动而非死板的,是贯通历史而非阻断历史的。正如展览总策展人,广州市文联党组书记、主席、一级巡视员李鹏程所说:“展览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,更是与当下的对话。”作为广州人民艺术中心常设而非临时性的展览,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既需要在对历史的回望中充实内容,也需要在与当下的对话中把握广州文艺新的发展动向。

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。

陈列展与历史对话,既需要策展者具备宏观的历史视野,同时对于卷帙浩繁的史料也需要有敏锐的考辨意识。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对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历史所做的时间段划分,突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州文艺的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践,在系统梳理广州文艺伟大成就的同时,也客观分析广州文艺取得成绩的原因,因此是一种具备现代性意识的历史观念。而历史材料的遴选,陈列展提纲挈领地整理出广州文艺最具代表性的文艺实践与成果,如1920年《广东群报》的问世,1932年《广州文艺》的诞生,1950年广州市文联的成立等等,体现出策展者总揽全局、突出重心的卓越眼光。

展览的作用并非只是复刻历史,其更重要的作用,是通过与当下对话,为广州文艺的新时代发展提供更多的灵感与机遇。从这一角度来说,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的举办地——广州人民艺术中心的启用,何尝不是广州文艺实现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。由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举办的“张欣小说《如风似璧》研讨会”,以及“英雄花开英雄城”红色文化主题民艺创作研学活动的展开,加之广州人民艺术中心19个艺术展厅的启用,都使它能够及时捕捉广州文艺当下发展的新动向。相关文艺研讨、文艺沙龙、文艺鉴赏等活动的展开,不仅有效补充着“复兴路上的广州文艺”陈列展,而且彰显出广州文艺工作者自觉承担新时代的新使命、新任务的决心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,广州文艺工作者必将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
作者系文学博士,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,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羊城青年文艺评论家。

(图片由主办方提供)网上配资炒股安全吗